近年來,AI(人工智慧)圖像生成技術飛速發展備受矚目,本院研發整合以圖生圖與模型微調等關鍵技術,創新應用於教育文宣、形象創作等多種任務,展現AI生成技術在實際場景中的多元潛力。
綜觀市面上既有的圖像生成工具,雖能產出各式人物形象,但在生成具備台灣辨識度的歷史人物(如鄭成功、廖添丁)或故事角色(如媽祖、三太子)時,往往面臨挑戰。外國通用模型因缺乏相關訓練資料,難以準確還原其服飾、神態等一般既定的關鍵特徵。為解決此問題,我們以特定台灣歷史人物、故事角色的圖像資料,訓練出專屬的在地化模型,使產出的角色形象更貼近台灣人記憶中的典型面貌。以媽祖圖像生成為例,外國通用模型可能無法生成帶有經典珠簾頭冠的媽祖形象,但透過我們微調後的模型,即可依據文字提示生成具有此一特徵的圖像。為了驗證效果,我們在本地資料集上進行了測試。結果顯示,我們的模型在「圖像真實性與多樣性」的評分(FID指標)上,與開源的 State-of-the-Art(SOTA,最先進)模型相比,從45.78進步到23.40,分數越低,代表圖像越貼近在地文化的面貌。這項技術不僅應用於文化保存,更可進一步拓展到教育領域。
針對不同應用場景,我們亦客製化 AI 圖像創作流程,以因應多元需求 :
1. 在AI輔助兒童繪本創作方面,本院開發的在地化圖像生成技術,能夠快速生成風格統一、內容豐富的繪本插圖,降低繪本製作的門檻與成本,並以生動有趣的方式,將台灣的歷史文化與價值觀傳遞給下一代。此技術已成功應用於本院舉辦的「AI有聲繪本體驗營」以及本集團推出的「AI有聲繪本體驗活動」。不僅讓學童親身體驗AI圖像生成技術在繪本創作上的應用,增進對在地文化的認識與認同感,更輔助教師備課,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與學習成效。
2. 我們也積極將在地化圖像生成技術應用於地方文化推廣與觀光行銷。例如,在2025台南與高雄跨年活動中,我們展示如何運用AI生成Q版地方形象大使(如Q版媽祖或地方首長)與台灣知名景點圖像結合,創造獨特的視覺體驗。
為進一步推動AI圖像生成技術的發展,本院將致力於精進圖像生成品質與效率,並發展數個關鍵應用方向。在數位文創領域,我們將深入結合台灣文化特色,為教育、台灣自然生態推廣及元宇宙等新興場域創造應用價值。同時,我們也將運用 AI 生成高品質的合成數據,以突破醫療、安檢、人物行為與事件分析等專業領域的訓練資料瓶頸,進而開發創新的 AI 解決方案,服務各行各業。此外,我們也會研發影像隱形浮水印與檢測技術,以保障生成圖像的合理運用與追溯性,促進負責任的 AI 發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