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atter技術應用於家用Wi-Fi AP之解決方案


壹  前言

隨著智慧家庭設備的普及,消費者對家庭自動化需求日益增加,但不同品牌和協議之間的互操作性問題成為一大挑戰。為解決這一問題,連接標準聯盟(Connectivity Standards Alliance,CSA)推出了Matter技術,旨在通過統一的協議提升智慧家庭設備之間的通訊效率,其優勢在於其跨品牌和跨平台的相容性,使得各廠商的產品能夠無縫互通,提供穩定且安全的連接。將Matter技術應用於家用Wi-Fi AP可以更有效地管理連接設備,優化網絡性能,並簡化智慧家庭設備的安裝,對於用戶來說可以更輕鬆地配置和管理家庭中的各種智慧家庭設備,享受更流暢的智慧家庭加值服務。本文將探討Matter技術的核心特性及其在家用Wi-Fi AP中的應用場景和優勢,並展望其未來的發展趨勢。

貳  智慧家庭發展現況

一、 以往智慧家庭設備互通性狀況

智慧家庭技術在過去十年中取得了顯著進步,各類智慧家庭設備如智慧燈泡、智慧音箱、智慧門鎖等相繼推出,由於不同品牌之間的通訊協定差異,用戶在整合這些設備時面臨諸多挑戰。在Matter協定出現之前,不同品牌的智慧家庭設備往往採用各自的專有通訊協定,無法實現跨廠牌的互通。例如,Google的智慧音箱和Amazon的Echo智慧音箱由於使用不同的生態系,無法相互連接和連動[1],同樣,Apple的HomeKit系統也無法與Google Nest或Amazon Alexa設備直接通訊[2],這導致用戶在購買設備時必須選擇特定品牌的整套產品,否則會面臨相容性問題。為了管理不同品牌的設備,用戶常常需要購買不同的閘道器(gateway),每個閘道器負責控制一個品牌的智慧家庭設備,這不僅增加了成本,也複雜了系統的設置和管理[3]。例如,如果用戶想要同時使用Google Nest智慧音箱、Apple HomePod和Amazon Echo,他們需要分別使用Google Home、Apple Home和Amazon Alexa應用程式來配置和控制,這不僅麻煩而且影響用戶體驗。此外,這種獨立的生態系無法實現整合的智慧家庭加值服務[4],跨品牌控制問題長期困擾用戶,導致智慧家庭設備的管理變得複雜且低效率,智慧家庭的整體體驗因此受到了很大的限制,用戶需要投入更多時間和資源來管理各種品牌的設備。

二、 Matter版本歷程

連接標準聯盟(CSA)成立以來,一直致力於推動智慧家庭和物聯網(IoT)技術的發展和標準化,CSA前身為Zigbee聯盟,自2002年成立以來,致力於創建和推動全球無線網狀網絡標準,促進不同廠商設備之間的互操作性,解決設備無法互通的問題[5],在Matter協定的研發過程中,採取了多階段的開發與測試流程,以確保該標準的可靠性和相容性,Matter協定的開發目標是解決智慧家庭市場中設備互操作性差的問題。首先,CSA進行了廣泛的需求分析和市場調研,以確定Matter協定的核心功能和設計目標。這一階段包括與主要行業參與者如Amazon、Apple和Google等公司的合作,確保協定的設計能夠滿足廣泛的應用需求[11],接著CSA進行了技術架構的設計和標準定義。Matter協定基於Internet Protocol(IP),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和擴展性,並可在現有的網絡基礎設施上運行,降低部署複雜性和成本。在標準定義完成後,CSA進行了多次內部測試,包括功能測試、互操作性測試及安全性測試,以確保協定能夠在不同品牌和類型的設備之間無縫運行。CSA還設立了專門的測試實驗室,並組織多方參與的互操作性測試活動,以模擬真實使用場景。

圖1 Matter協定的演進

Matter協定的演進如圖1所示,2022年10月CSA發布了Matter協定的首個正式版本v1.0,涵蓋核心功能,如設備的發現和配置、安全性要求以及初步的應用層支援,包括燈光、HVAC控制、媒體設備和門鎖等[12]。2023年5月,CSA發布了Matter v1.1,進一步完善了協定,改善對間歇性連接設備(如電池供電設備)的支援,包括門磁、動作感測器、溫濕度感測器、門鎖、開關等,避免休眠期間的誤告警[13]。2023年10月,CSA推出了Matter v1.2,加強對家電的支援監控,新增對冰箱、冷暖氣機、洗碗機、洗衣機、吸塵器、煙霧一氧化碳警示設備、空氣品質偵測等設備的支援[14]。2024年5月,CSA發布了Matter v1.3,新增能源管理功能,包括瞬時功率、電壓、電流、能耗、發電量等,並支援電動車充電、水管理及更多家電,如微波爐、烤箱、瓦斯爐、抽油煙機、乾衣機等,增強媒體娛樂管理及Matter Casting功能,使Matter設備能向電視或帶有螢幕的設備發送通知[15]。此外,CSA強調開放式的開發過程,Matter協定的部分源代碼在GitHub上開放,允許開發者和合作夥伴參與協定的改進和優化,提升協定的透明度,促進社群參與[16]。CSA持續進行Matter協定的版本更新和改進,提供相關的認證服務,確保通過認證的設備達到Matter協定標準,並能與其他認證設備互操作[17]。

三、 Matter通訊層

Matter通訊層基於IP協議,能夠在不同網絡技術間實現一致的通訊。Matter使用IPv6地址進行設備標識,並確保所有通訊都經過端到端加密,提供高級別的安全性。圖2為Matter通訊架構。Zigbee是一種基於IEEE 802.15.4 [18]標準的低功耗、低數據率無線網狀網絡技術,主要用於智慧家庭、自動化控制和能源管理,Zigbee設備通過形成網狀網絡進行通訊,每個設備可作為中繼節點,增加網絡的覆蓋範圍和可靠性。Matter協定支援Zigbee設備,並通過Border Router將Zigbee設備的數據轉換為IP數據,以實現與其他IP設備的互通。Thread也是基於IEEE 802.15.4 [19]標準的低功耗網狀網絡技術,與Zigbee相似,但其設計目標是更高的IP相容性。Thread網絡內的設備都具有唯一的IPv6地址,使其能夠直接與其他IP網絡設備通訊,Thread設備通過Border Router連接到家庭的IP網絡,Border Router充當Thread網絡和Wi-Fi之間的橋樑。

圖2 Matter通訊架構

Wi-Fi是基於IEEE 802.11標準的無線網絡技術,廣泛應用於家庭和企業網絡中,Wi-Fi提供高數據傳輸速率和較大的覆蓋範圍,適合傳輸大量數據的應用,如視頻流和大文件傳輸。Matter協定使Wi-Fi設備能夠直接加入Matter網絡,並通過IP協議與其他設備通訊。Wi-Fi設備可以通過Wi-Fi路由器進行管理和連接。Bluetooth是一種短距離無線通訊技術,常用於設備配對和低功耗應用,Matter協定主要利用Bluetooth Low Energy(BLE)進行設備的初始配置和設置,使新設備可以快速、安全地加入Matter網絡,完成初始配置後,Bluetooth設備可以通過Wi-Fi或Thread進行後續通訊。Border Router在Matter網絡中起到關鍵作用,負責不同網絡技術之間的數據轉換和通訊協調。對於Thread設備,Border Router將Thread網絡的IPv6數據轉換為Wi-Fi IP數據,實現不同技術設備之間的無縫通訊。Border Router同時負責管理設備的發現、配置和認證過程,確保所有設備能夠安全、可靠地加入Matter網絡。

參  Matter技術應用於家用Wi-Fi AP之解決方案

如圖3所示,在Wi-Fi AP中,首先需要安裝Matter Controller,啟動智慧插座設備後,該設備會開始藍牙廣播。接著,使用手機掃描設備上的QR碼,獲取Pin碼,並將這些資訊傳送至Wi-Fi AP,並通過藍牙將SSID和密碼資訊傳送給智慧插座。智慧插座成功連接上Wi-Fi AP後,會通知Matter Controller已經完成連線,這樣就完成了整體的綁定流程。Thread感測器設備的綁定流程與其他智慧家居設備相似,但需要一個Thread Border Router來將Thread設備轉換為IP層通訊。首先,Thread Border Router必須通過有線或無線方式連接到家用網絡。當Thread感測器啟動後,它會開始藍牙廣播,接著使用手機掃描設備的QR碼,獲取Pin碼並將其傳送至Wi-Fi AP並通過藍牙將Thread Border Router的ID資訊傳送給Thread感測器,當Thread感測器成功連接到Thread Border Router後,會通知Matter Controller連線已經完成,這樣就完成了整體的綁定流程。這個過程說明了如何通過Matter標準將智慧家庭設備無縫地連接到家庭網絡中。Matter的安全性和開放性確保了這一流程的可靠性和互操作性,通過這種方法,用戶可以輕鬆設置和管理智慧家庭設備,享受更加智慧和便捷的家居生活體驗,這種自動化的綁定流程不僅簡化了設備安裝的複雜性,還增強了系統的安全性,確保每個設備都能夠安全、穩定地運行在智慧家庭網絡中。

圖3 Matter設備綁定流程

肆  結語

Matter的出現標誌著智慧家庭領域的一次革命性突破。長久以來,不同品牌和平台之間的生態系統不相容問題一直困擾著消費者,讓智慧家居設備的整合和使用變得複雜且困難。Matter作為統一的標準具備跨平台、跨廠牌特性,使得不同品牌的智慧家居設備能夠無縫地互聯互通,無論是Google、Apple還是Amazon,這些科技巨頭都已經採用了Matter標準,為用戶提供了一個更加統一和便利的智慧家庭生態系統。Matter的開放性和安全性使得設備製造商和消費者都能夠受益,對於設備製造商來說,他們可以專注於創新,而不必擔心兼容性問題;對於消費者來說,他們可以自由選擇各種品牌的智慧家居設備,並通過一個統一的手機App進行監控,這簡化了設備的安裝和使用過程。Matter標準不僅提升了智慧家庭設備的互操作性,還促進了智慧家庭生態系的健康發展。未來,隨著更多廠商加入和技術進一步成熟,Matter將為智慧家庭生活帶來更多便利。

伍  參考文獻

[1] Brown, M. (2022). The Struggles of Smart Home Interoperability: Before Matter. Retrieved from https://www.techhive.com/article/579079/the-struggles-of-smart-home-interoperability-before-matter.html
[2] Smith, J. (2021). Google vs. Amazon: The Battle for Smart Home Supremacy. Retrieved from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RZ6iTzPk5Wk
[3] Green, L. (2020). Navigating Smart Home Ecosystems: A User's Perspective. Retrieved from https://startupguys.co.uk/aiyifan-vs-competitors-the-battle-for-smart-home-supremacy-in-2024/
[4] Davis, K. (2023). Understanding Matter: The Future of Smart Home Connectivity. Retrieved from https://www.techtarget.com/whatis/definition/matter
[5] Connectivity Standards Alliance, “About CSA.” Available at: https://csa-iot.org/about/
[6] Connectivity Standards Alliance, “Matter: The Foundation for Connected Things.” Available at: https://csa-iot.org/all-solutions/matter/
[7] Connectivity Standards Alliance, “Matter 1.0 Specifications.” Available at: https://csa-iot.org/developer-resource/specifications-download-request/
[8] Connectivity Standards Alliance, “Matter 1.1 Release Notes.” Available at: https://csa-iot.org/developer-resource/specifications-download-request/
[9] Connectivity Standards Alliance, “Matter 1.2 Enhancements.” Available at: https://csa-iot.org/developer-resource/specifications-download-request/
[10] Connectivity Standards Alliance, “Matter 1.3 New Features.” Available at: https://csa-iot.org/developer-resource/specifications-download-request/
[11] GitHub, “Matter Project.” Available at: https://github.com/project-chip/connectedhomeip
[12] CNET, “Navigating Smart Home Ecosystems: A User's Perspective.” Available at: https://www.cnet.com/home/navigating-smart-home-ecosystems-a-users-perspective/
[13] IEEE, “IEEE 802.15.4: Wireless Networks.” Available at: https://standards.ieee.org/ieee/802.15.4/7029/
[14] IEEE, “IEEE 802.11: Wireless LAN Working Group.” Available at: https://www.ieee802.org/11/